请选择要预约的馆址
社会教育

寻迹大窑遗址·探寻史前印记

来源:呼和浩特博物院 发布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67 [ ]

寻迹大窑遗址·探寻史前印记

为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教育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青少年在规范语言运用中感知历史魅力,9月15日,大窑遗址公园走进贝尔路小学,以“寻迹大窑遗址·探寻史前印记”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兼具语言教育与文化科普的特色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普通话+史前文化”融合课。

bb8e5b192d4bf3fdf092d8de38eace97.jpg

活动伊始,社教员以“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为切入点,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普通话在全国沟通与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列举“外出旅游时用普通话问路”“线上学习时与各地同学交流”等贴近生活的案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普通话发音教学环节,社教员摒弃传统枯燥的理论讲解,采用“生动讲解+互动实操”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学习发音基础要点。社教员结合拼音卡片,重点讲解了平翘舌、前后鼻音、声调变化等易混淆的发音问题,还通过“声调手势操”“发音接龙”等小游戏,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

随后,社教员以标准普通话为载体,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大窑遗址的概况——从遗址的发现历程、历史年代,到其在史前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让同学们对这片“史前文化宝库”有了全面认知。在讲解过程中,社教员结合大窑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类型,以及石器的制作方式,穿插了“器”“削”“韶”等遗址相关词汇的读音小测试,并带领同学们逐字朗读、纠正发音。同学们一边聆听史前先民的智慧故事,一边规范普通话发音,实现了文化学习与语言实践的深度融合。

活动最后,“普通话+遗址知识抢答赛”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大窑遗址主要出土哪种类型的石器?请用普通话回答!”“‘尖状器’的‘尖’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面对一道道题目,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作答,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在竞争与互动中提升了普通话表达能力,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此次活动以“语言+文化”为纽带,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又加深了对地方史前文明的了解。未来,大窑遗址公园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史前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更多青少年在学习中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呼和浩特博物馆

0471-359254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44号

昭君博物院

0471-5150061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209国道

将军衙署博物馆

0471-690126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31号

公主府博物馆

0471-652743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

五塔寺博物馆

0471-597264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

丰州故城博物馆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河西路与林路交叉路口往西约100米

蒙ICP备2021000119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100号        网站建设   网站地图

呼和浩特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 |  呼市博物馆 | 呼和浩特公主府 | 清·和硕 恪靖公主府

网站访问量 16466943
收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