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预约的馆址
  • 【院藏精品文物展——服饰篇】

      目  录
      前  言
      1、清银镶料珊瑚松石玛瑙头饰
      2、清蒙古族银镶珊瑚头饰
      3、清绣寿字童帽
      4、清丝织海水云鹤纹补子
      5、民国海水龙纹刺绣戏服
      6、民国绸缎蓝色棉袄
      7、民国丝织蓝色单袍
      8、民国蓝色绣寿字马甲
      9、民国刺绣花卉纹百褶裙
      10、民国绣虎纹丝织围嘴
      11、民国丝织围嘴
      12、民国棉麻纤维刺绣枕顶
      13、民国棉麻纤维刺绣片
      14、民国刺绣荷包
      15、民国刺绣花卉荷包
      16、民国刺绣寿字双龙纹寿帐
      17、民国刺绣福禄寿纹寿帐
      18、民国镶银帽子
      19、民国寿字刺绣
      20、民国对联刺绣
      后  记
      前  言
      《左传·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文明一直是举止有礼、衣冠华美的民族。服饰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自轩辕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中国便有了服装制度,周朝开始逐步完善,之后的《二十四史》中更是几乎每部著作都有一篇《與服志》专门记载当代的穿衣及乘车制度,所以服装文化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文化。交领、右衽、连袖的服装款式自先秦至今在华夏大地流传了数千年,见证了华夏文明的一脉相承、璀璨辉煌。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历时虽短,但却是中国服饰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变革阶段。伴随着战争、革命和一系列政治与社会体制的巨变,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服饰结束了古代历时千年的衣冠制度,完成了由古典到现代,由中式向西式的“华丽转身”。
      1、清银镶料珊瑚松石玛瑙头饰,高66cm,宽27cm。清代察哈尔蒙古族妇女头饰,呼和浩特博物院院藏一级文物。蒙古族喜欢使用银、珊瑚、玛瑙来装饰头饰,是蒙古族头饰最华彩的地方,凝聚着蒙古族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

    图片.png

      2、清蒙古族银镶珊瑚头饰,高33cm,宽23cm。选用白银、珊瑚、松石连接,由额顶饰、颊侧饰、流穗,挂饰、横挂饰组成,选料珍贵,工艺精湛,显得雍容华贵。

    图片.png

      3、清绣寿字童帽,通长133cm,帽直径22.6cm,高13cm。帽似瓜棱平顶式,缀红色长丝穗。帽面上用五彩丝线以平金锁绣技法绣寿字,侧边绣黄色花纹。绣技高超,工艺精细。

    图片.png

      4、清丝织海水云鹤纹补子,长31cm,宽27cm。清文官一品团鹤纹刺绣补子,金线铺地、色彩华美。“补子”,是将各种飞禽走兽的纹饰装饰在或圆或方的织物之上,再将其补缀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两处,称“补子”。清代对文官官服补子的规定是:“文一品官补服绣鹤。”

    图片.png

      5、民国海水龙纹刺绣戏服,长133cm,宽190cm。圆领、右衽、马蹄袖。以蓝缎为地,前胸、后背各以金线绣云龙纹,龙首上昂,躯干遒劲,下摆蓝色丝线绣海水江崖纹。

    图片.png

      6、民国绸缎蓝色棉袄,长135cm,宽168cm。保留传统上衣式样,但也受到西方剪裁的影响,略带西式风格。袄服为大襟、立领、圆摆式,衣身面料为蓝色绸缎,内衬为灰鼠毛,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蓝色是民国初期流行的颜色。

    图片.png

      7、民国丝织蓝色单袍,长123cm,宽149cm。立领、右衽、直袖,袖口用黑色丝织布拼接。腰身略收,衣身面料为蓝色丝缎,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穿着。

    图片.png

      8、民国蓝色绣寿字马甲,长65cm,宽56cm。上下左右镶花边作为装饰,衣身使用金线刺绣三个大寿字,呈等边三角形排列。

    图片.png

      9、民国刺绣花卉纹百褶裙,裙长99cm,宽115cm。黑色素缎面,白色布裙腰。前后马面下摆彩绣花纹,为避免细褶裥走形,用细线缝合固定褶裥,当穿着行走转侧时,褶裥部位呈鱼鳞状,使图案栩栩如生,故又名鱼鳞百褶裙。

    图片.png

      10、民国绣虎纹丝织围嘴,高33cm,宽33cm。虎头形围嘴儿,两侧使用金色丝线绣虎四肢,栩栩如生。围、嘴儿,围套在小儿前襟上部,避免口水或食物沾污外层衣服的一种配饰。

    图片.png

      11、民国丝织围嘴,高40cm,宽40cm。左图为蜜蜂纹样贴布绣“小云肩”,中间使用黑色丝织花边布连接,构思巧妙,质朴又不失美感。

    图片.png

      12、民国棉麻纤维刺绣枕顶,长15.5cm,宽14.5cm。棉麻纤维质地,方形黑地。枕顶四周用不同颜色丝线绣多条波浪纹边框,中间四格分绣花卉纹饰,色彩丰富,质朴不失美感。

    图片.png

      13、民国棉麻纤维刺绣片,长17cm,宽12cm。共三片,绣片可做织物装饰,均为黑地,长方形,下方呈弧形缺两角。两侧绣片中间刺绣人物故事图,下方拼接兽头;中间绣片绣花卉纹。

    图片.png

      14、民国刺绣荷包,长8cm,宽6cm。荷包一对两个,蓝色锻地金丝线绣云纹,缀金色长丝穗。

    图片.png

      15、民国刺绣花卉荷包,长7.5cm,宽7.8cm。正方十字形,玫红色丝线为地,黄、绿丝线绣花和叶,蓝色丝线包边,上方有绿色长挂线,下方连接平安扣,缀红金两色长线丝穗。

    图片.png

      16、民国刺绣寿字双龙纹寿帐,长315cm,宽180cm。红色锻地,两侧绣白色波点,每侧绣上下两个寿字,中间椭圆空白部分绣龙纹,下方一排小龙纹饰,底为正反三角几何纹。绣寿帐是晚清到民国最流行的绣品。

    图片.png

      17、民国刺绣福禄寿纹寿帐,高280cm,宽115。红色缎地绣福禄寿图,是为贺帐。福禄寿等以男人为主要题材的是送给男人的,预祝其健康长寿。

    图片.png

      18、民国镶银帽子,长26cm,高15cm。尖顶,顶用银托缀红色珊瑚,底为银托,周围贴六片刺绣。

    图片.png

      19、民国寿字刺绣,高220cm,宽57.5    cm。红缎为地,中间用五彩丝线绣寿字。色彩鲜艳,字体工整。

    图片.png

      20、民国对联刺绣,长190cm,宽40cm。对联一副,四周主要以绿色丝线绣几何纹地,中间红色绸缎上用五色丝线绣楷体“华堂集瑞庆洽三多,海屋添寿云开五色。”

    图片.png

      后  记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服饰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视觉语言,是被符号化的文化传播媒介。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促使中原地区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多样的服饰文化遗产,是凝结我国璀璨民间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今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宝贵财富。
      一部中华服饰文化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融合的发展史,华夏的服饰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传统服装的面料基本由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组成,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只能保存五六百年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传世的服装文物集中在明清、民国时期的原因,但是也因此而更加的弥足珍贵。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它的多元价值值得我们持续发掘、深入研究。



呼和浩特博物馆

0471-359254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44号

昭君博物院

0471-5150061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209国道

将军衙署博物馆

0471-690126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31号

公主府博物馆

0471-652743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

五塔寺博物馆

0471-597264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

丰州故城博物馆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河西路与林路交叉路口往西约100米

蒙ICP备2021000119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100号        网站建设   网站地图

呼和浩特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 |  呼市博物馆 | 呼和浩特公主府 | 清·和硕 恪靖公主府

网站访问量 5004170
收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