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大窑遗址·探寻史前印记
为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教育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青少年在规范语言运用中感知历史魅力,9月15日,大窑遗址公园走进贝尔路小学,以“寻迹大窑遗址·探寻史前印记”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兼具语言教育与文化科普的特色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普通话+史前文化”融合课。
活动伊始,社教员以“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为切入点,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普通话在全国沟通与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列举“外出旅游时用普通话问路”“线上学习时与各地同学交流”等贴近生活的案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普通话发音教学环节,社教员摒弃传统枯燥的理论讲解,采用“生动讲解+互动实操”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学习发音基础要点。社教员结合拼音卡片,重点讲解了平翘舌、前后鼻音、声调变化等易混淆的发音问题,还通过“声调手势操”“发音接龙”等小游戏,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
随后,社教员以标准普通话为载体,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大窑遗址的概况——从遗址的发现历程、历史年代,到其在史前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让同学们对这片“史前文化宝库”有了全面认知。在讲解过程中,社教员结合大窑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类型,以及石器的制作方式,穿插了“器”“削”“韶”等遗址相关词汇的读音小测试,并带领同学们逐字朗读、纠正发音。同学们一边聆听史前先民的智慧故事,一边规范普通话发音,实现了文化学习与语言实践的深度融合。
活动最后,“普通话+遗址知识抢答赛”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大窑遗址主要出土哪种类型的石器?请用普通话回答!”“‘尖状器’的‘尖’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面对一道道题目,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作答,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在竞争与互动中提升了普通话表达能力,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此次活动以“语言+文化”为纽带,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又加深了对地方史前文明的了解。未来,大窑遗址公园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史前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更多青少年在学习中传承文化、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