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博物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2/06/10 浏览次数:1488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2022年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350.png

    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培养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怀、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呼和浩特博物院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组织所属场馆以“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主题,课程设置包含“行走的博物馆”、“强国复兴有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课堂”“院藏文物”等内容,走进新城区真奇妙幼儿园、苏虎街实验小学、府红学校以及玉泉区恒昌店小学,为青少年们开展了10余场博物馆课程进校园的实践活动。从而在寓教于乐中传播历史文化,拓展延伸课外知识教育,激发青少年探索欲求知欲,让青少年能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01.jpg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07.jpg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13.jpg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21.jpg

    课堂上,讲解老师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由来、标识图案意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普及了课外文化知识。讲解老师结合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剪纸,在课堂上教学生们剪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活动体验感,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对博物馆课产生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进场馆,近距离学习观摩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珍贵文物。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27.jpg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31.jpg


微信图片_20220707110434.jpg

    通过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课程,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能够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呼和浩特博物院将继续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构筑社会、家庭、学校文化沟通桥梁、纽带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把博物馆里的专业知识变成群众语言,多方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增强社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上一篇呼和浩特博物院召开意识形态工作...

下一篇呼和浩特博物院“爱在六一·情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