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带着对青城历史的探究,1月14日上午,毛毛虫读书会带着同学们一同走进了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开展了“探寻青城古迹,讲述历史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的第二站,来了解这位了不起的王昭君,讲述一段千古流传的民族团结故事。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其前身是昭君墓文物保护管理所,始建于1981年,2006年正式更名为昭君博物院。是依托王昭君墓,以博物馆区为基础,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一院多馆”格局的遗址性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占地面积为45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昭君博物院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孩子们进入昭君博物院后,资深讲解员带大家来到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展馆门前,这里是昭君出塞陈列馆,进入展馆之前,先由同学们对昭君出塞的故事梗概进行讲解。
读书会的卫思妍同学讲述了王昭君自愿远嫁茫茫塞外,她来到匈奴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为匈奴发展做出了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昭阳和薛琪博也给大家讲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通过她们的讲解好像让我们看到一个貌美非凡的女子从历史中走来。 这次我们主要参观了出塞陈列馆和匈奴馆。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出塞馆,在展厅中,有很多关于王昭君的文物和照片,讲解员对这些文物给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在现场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通过这部分的参观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了王昭君的个人魅力以及西汉时期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展馆中还有一些汉朝的文物,讲解员也给同学们做了详解的介绍,也让我们了解到王昭君生活的环境和她作为和亲人员的重要意义。
其中在讲导王昭君家乡的时候,讲解员给我们带入了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和王昭君是老乡,这一点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现场好不热闹
出塞馆参观以后,读书会的彭博同学给大家讲述了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杨隆景同学给大家介绍了昭君墓以及昭君出塞的影响。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一展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匈奴馆。匈奴历史博物馆是国内乃至世界唯一一座系统、科学的展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历史文化沿革的重要平台。该展馆中陈列着具有典型特征的匈奴文物2600余件(套),以及最近几年蒙古国匈奴考古出土重要文物图片。这些文物包括反映匈奴民族的渊源、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民族融合、出塞和亲等方面的珍贵文物。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好像隔着时空,看到了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面貌。
在匈奴馆中,韩佳昕同学分享了“单于和亲”瓦当文物,这个瓦当于1954年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郊召湾村汉墓出土,其意义重大,是昭君出塞、民族交融的珍贵历史遗物。昭君出塞无论对当时的汉朝还是匈奴都是一件非常隆重而盛大的政治事件,是汉朝与匈奴交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情。而“单于和亲”文字瓦当正是这段历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见证。
随后读书会的其木格、王锦轩、李昀霖、索天麒同学对匈奴馆中的几个典型文物进行了讲述。
通过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参观,我们的活动接近了尾声,但同学们依旧还沉浸在这段历史故事中。最后读书会的寇腾辉、闫舒萌、金子奕、梁佳淼、卫思妍、张丹祺、聂宸菲、富奕博、赵盈全、刘思瑶、甄浩宸同学们对本次参观后的感受做了分享。
为这位了不起的王昭君赞叹。正如我国著名史学大师翦伯赞先生所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本周博物馆活动中有十几位同学参与到讲解中,接下来我们还继续走进博物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用心去准备,每一次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提升的机会,我们期待看到更优秀的你们!
本次活动非常感谢昭君博物院各位领导大力支持,也感谢专业的讲解员!
0471-359254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44号
0471-5150061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209国道
0471-690126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31号
0471-652743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
0471-597264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河西路与林路交叉路口往西约100米
呼和浩特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 | 呼市博物馆 | 呼和浩特公主府 | 清·和硕 恪靖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