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楼
贾勋
在历史上被称作镇宁北疆、雄峙古今的旧城北城门楼,于1958年和我们永诀了。查阅有关文献始知,这座古城楼,大约经历了378年的风雨沧桑。
当年,虽说是出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欲对旧城最中心的街道予以畅通,而拆掉了有碍交通的北城门楼。但这一举措的出台,今天看来,至少是拘于短浅的视界,它显然缺乏远见性的文物保护意识。加之,还有苏联专家误导的因素和国内同类城市趋同性“城改”影响的存在,故使这座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建筑,一朝覆灭了。
恩格斯说过,耸入文明时代的城楼,不仅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标志,而且也是建筑艺术的巨大进步。对照这一名言,使我想起儿时记忆中的旧城北门楼。那时,我常常随家人穿过庆凯桥,来到这北城门外的瓮城前闲逛。当我倚楼北望时,最先收来眼底的就是清真大寺那一枝独秀,亭亭玉立、高约36米的望月楼;还有庆凯街商肆林立的剪影与不远处的西北大旅社以及北古风轩古典风格的小楼一角。而在东边通往新城的大道上,不时可见车马或骆驼的行旅匆匆而过。这一切,都与北城门相依相伴,其中一些旧影婆娑的羊冈子市场、广兴泰中药店,已与它厮守了近二百年。
众所周知,以北城门为起点,所贯通的大北街、大南街、小南街以及通往南郊的大道,是整个旧城的一条中轴线,也是一线串珠、光华四射的商业中心区。由是,也可看出北城门楼,对于当年归化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旅蒙商所拥有的功业与辉煌,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所憾者,数十年来,笔者限于学识的浅陋,还不能对北城门楼,从建筑学的角度,作出颇具本体性意义的阐释。不过近年在请教有关专家后,似对其面貌有了些许的了解。
初步识得,这北门城,面阔五间,通宽约30多米,进深三间,楼连台通高约38米(包括民国初年,在原楼顶加建的小钟楼的高度)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瓦剪边。三百多年来,几经修葺,但基本保留了仿元大都取意“皇图永固”的造型特点。直到解放初期,门洞外的西北角处,还残留原瓮城的痕迹。并在拐角处嵌一玄帝庙。在我的印象中,这座玄帝庙极其狭小,倾斜的门楣内藏一阴暗而神秘的“洞府”。所谓玄帝,即“唐(朝)奉老子为始祖,尊为玄元皇帝”(见《辞源》)而在与其毗邻的窄道边,却有一座傍街而肆的清真糕点名号——兴隆元。它是归化城传统糕点制作商中有名的“五元”之一。其他“四元”是:上三元、晋三元、仲三元、隆兴元。而这家商店与北城门距离最近,约有十几米。它主要经营刀切、破酥、麻兰儿、小槽糕、玫瑰饼、混糖月饼、鸡蛋焙子等。
在北城门东侧,有一坡度较缓、高约30多米的砖砌台阶,这是登临楼顶的唯一通道。有一次,我们几个小顽皮,相约而来,欲上城楼顶端探视一下人们传说中的九天玄女菩萨庙。不料在登楼过程中,突然遭遇管理人员的厉声断喝,一时惊恐万状,情急之下,便有点慌不择路。于是,竟然在离地面约一丈多高的台阶上,凌空跳下,所幸都无大碍。事后,几个人还奇怪,哪里来的这股勇气,真有点武侠小说中某大侠的腾跃神功了。
而今,每当我从北门楼的遗址上经过,便有一种莫名的感会。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的四百多年的沧桑与辉煌,而且也无可争辩地成了归化城唯一的城市符号和标志性的建筑形象。每念及此,常常让我联想到前些年,在玉泉区召开的文化工作会议上,我区著名影视剧导演王新民所作的一番议论。他大胆设想并建议有关领导在开发玉泉区历史文化资源时,“可否考虑易地重建旧城北城门楼的问题。其选位最好定在塞上老街的西口,即与扎达盖河相接的地方。因为,这条老街,在客观上还保留了当年大北街与大南街的一些生动气象……”
对于这一建议,我觉得在文化传承的意义上,是可取的。遗憾的是,如今的人文环境,早已失去原有文物存在的“气场”,故重建一说,已不太实际,也不太可能了。笔者愚见,还是让人们记取这一历史教训为好,特别是那些或为当年筑城人的后代,更应在今天所从事的伟岸惊天的大业中,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永远地发扬与传承下去。